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大学生形势观和政策观以及形势分析、判断能力的主要途径。1月9日至13日,中央宣传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育部联合举办全国高校“形势与政策”集体备课会,邀请到10位国家部委主要负责同志授课,课程内容具有很强的权威性、政策性和理论性。
作为一线辅导员,参加此次集体备课会让我更加深刻领悟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同时,也充分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思政工作者身上肩负的职责使命,只有“知史、知时、知己、知彼”,才能更有底气地上好形势与政策课,才能把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工作的谆谆教诲和殷殷嘱托落到实处,更好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知史。形势与政策课具有很强的实效性。教育部办公厅每学期都会印发《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更新课程内容,提升时效性、针对性和吸引力。历史与现实是相统一的。虽然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变化性和现实性,但细究起来也是有规律可循,有历史依据可找的。要想真正把形势与政策课讲深、讲透、讲活,就要将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学生中加强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改革开放史等的教育,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要给学生讲清楚这一被实践证明了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增强“四个自信”,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就要求辅导员知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在形势与政策课的讲授中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写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奋进之笔”。
知时。教育部在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到,“形势与政策”课是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都很强的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中,“时效性”是放到第一位的。也就是说,要第一时间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引导大学生准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这就要求辅导员及时掌握国内形势发展与中国对外关系的热点问题以及国际社会发展的有关热点问题。通过分析形势发展与热点问题为学生阐明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与发展趋势,使学生认清时代潮流,把握时代脉搏,提高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知己。新时代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承担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任务上,辅导员要认清自身与专业思政教师的区别,要了解自身的短板与优势。短板是知识贮备不如专业思政教师,优势是自己是离学生最近的人,是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因此,辅导员要知道自己应该“讲什么”和“怎么讲”,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背景及所分管学生的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备课。“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不管是思政名师的问“道”论“势”,还是教授专家的述“术”说“法”,只要是有利于形势与政策课讲授的,都可以学习借鉴,让教学“变起来”“活起来”“动起来”。
知彼。要准确把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师生就要“双向奔赴”。饭菜合不合口味,要根据食客的口味来调。授课也是一样。形势与政策课的主体是00后的青年学生,要实现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就得拿准他们的“口味”。“我”讲“你”听的教师“主角”模式已经不合时宜。要调动这群年轻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要翻转课堂,让他们充分、广泛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作为授课方,应广泛听取学生意见、关注学生困惑、找准学生需求,创新设计教学方式,结合大学生思想实际,科学分析当前形势与政策,准确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趣,让形势与政策课“冒热气”“接地气”“有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