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上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炎龙教授应学院邀请,在传媒学院北苑101会议室为学院师生带来了一场主题为“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及学术规范”的学术讲座。讲座由传媒学院副院长石晨旭教授主持,传媒学院部分老师及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王炎龙教授在学术界有着卓越的成就和深厚的影响力。现为四川大学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社会舆情与信息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全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入选第五批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受聘韬奋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新闻史学会编辑出版研究会常务理事。曾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新闻界》《中国出版》《中国编辑》等CSSCI来源期刊(含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项目及其他科研项目共20余项。其研究成果荣获多项重量级奖项,为在场师生们树立了学术研究的标杆。
本场讲座,王炎龙教授围绕学术研究的关键词、硕博论文的选题思维、学位论文的学术规范三大主题展开,对硕士生毕业论文选题及学术规范进行系统深刻的剖析,结合硕博论文案例,为师生厘清论文写作重点与注意事项。讲座伊始,王炎龙教授以想象、坚守、心态、压力、平衡5个关键词引入讲解,为同学们打开学术研究的大门。他指出,时空观与学术想象力是开启学术研究大门的钥匙,而坚守则是学术道路上不可或缺的耐力与智慧。在心态方面,修身且自律是保持学术追求的关键,面对压力,要学会将其转化为努力前行的动力,同时在生活与学习之间找到平衡。这些观点为同学们在学术道路上的自我管理和心态调整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王炎龙教授着重强调学位论文选题的重要性,深入讲解了硕博论文的选题思维。一个好的论文选题是学术研究的“地基”,要求具有理论视野,致力于解决重要问题,展示新的思维或研究空间,具有一定的学术创新或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他结合相关论文,深入剖析了同学们在学术论文选题方面普遍存在的“窄、大、旧”问题以及“求新异,追热点,谈现象”三个误区,并提出了极具针对性的对策。他建议师生们在选题时,可以聚焦于科学前沿的创新点、现有学科的空白点、学术研究的分歧点、邻近学科的交叉点以及社会实践的需求点,从这五个方向出发寻找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为同学们的论文选题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思路。
王炎龙教授还结合具体的硕博学位论文,详细讲解了学位论文的学术规范。从论文的标题、摘要、章标题到论文正文的标题、脚注、参考文献等,他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讲解。最后王炎龙教授总结道,学术论文需要具备专业性、学理性、逻辑性、阐释性以及规范性。石晨旭教授也在过程中补充强调,摘要部分要开门见山地展现研究成果,每一章最好设置导入段和章节小结,以顺畅论文逻辑,进一步为同学们学位论文的写作提供了严谨的指导。
互动环节中,王炎龙教授与师生们进行了热烈的交流。针对“专硕、学硕在选题学术性和专业性上的差异”“出版业的未来前景与个人未来规划”“学科交叉方向确定及方法选取”等问题,他都给予了详尽且富有启发性的解答,为同学们在学术研究和职业规划上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此次讲座在师生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王炎龙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青岛科技大学传媒学院师生们带来了一场内容丰富、见解独到的学术盛宴,对同学们的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学院今后的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陈梦迪、闫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