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松岭路99号青岛科技大学南区4号教学楼

邮编:266061

传媒学院官方公众号

常务副院长阎瑜在建院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传媒学院

2016-09-23 12:18:00

在传播与动漫学院建院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常务副院长 阎瑜

(2016年9月23日)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上午好!

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天高云淡,遍地果香,它收获着春天的希望和夏天的期待,也收获着传播与动漫学院全体师生十年的追求与梦想。

在这美好的日子里,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传播与动漫学院建院十周年,在此,我谨代表袁志发院长,代表全院师生员工向莅临庆典活动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悉心关怀我院发展的校领导、向支持帮助学院成长进步的兄弟单位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十年以来为传播与动漫学院建设事业辛勤工作的全院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学院发展的风雨的历程,总结取得的成绩和经历的坎坷,思考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学院的发展定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年来,我们履行学校的“政产学研结合”的发展战略,坚持开放办学、开门办学;我们遵循袁志发院长提出的“对上多争取,对下多支持,左右多联系,中间多默契”的工作态度和方法,积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弥补我们起步晚、底子薄、资源少的缺陷,奋起直追,力图弯道超车,另辟新径,力图在打好发展底子的同时,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亮点。

2007年,在学校迎接评估各种工作十分繁忙紧张的情况下,学院抓紧时机,设立“动画专业”,较早的在全省范围内抢占专业建设的先机,占领了该专业发展的制高点。现在学院的四个本科专业中,动画专业的影响力、科研成果及科研获奖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确立了自己在全省同行中的地位。

2007新闻传播学教育青岛论坛,2008首届“和文化”国际高端论坛,2014年动画教育与产业高峰论坛,2015年中国广告教育年会等全国性学术活动的成功举行,极大地提升了学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并且借机聘请了邵华泽、莫言、赵启正、陈刚、大卫•埃里克、金正铉等一大批客座教授和专家学者,也发展了青岛出版集团、陕西师大出版社、青岛日报集团、半岛都市报社、青岛华瑞信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作单位,这些客座教授和合作单位对于学院专业影响力和学生的实习实践给予了有力的支持。

2014年,经过全院教师的共同努力,成功设立山东省唯一的出版专业硕士授权点,该硕士授权点的设置,一举使得我院的编辑出版专业跻身于全国前20名行列(全国只有20家高校有该硕士点,几乎全是985、211),并且实质性的解决了我院硕士生培养瓶颈(注:文化产业管理、广告艺术设计系自设二级学科硕士点),台阶式的提升了办学层次。十年来学院共计为社会培养合格毕业生2000多人,包括在校期间就发表被国际三大检索核心刊物之一的 (《科技会议录索引》)论文集收录两篇论文,剑桥大学为她修改了青岛地区的招生名录的高瑾;被八所国际名校争抢读研的学霸刘懿娴;本科在校学习期间就创办2家公司的郭士刚等等。

2015年,积极引进国际办学资源,拓展办学空间,和韩国中央大学联合申报艺术硕士(MFA)项目获批,并顺利完成第一届招生计划,成为在全国范围内高层次的国际联合办学项目。该项目的成功实施,可以有效地借鉴国外知名大学的办学经验,拓展了我院的办学空间、丰富了办学资源、提升了我院的办学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十年来,学院坚持积极开放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政策,由学院成立伊始的1个教授、3个副教授的总共36人的教师队伍,成长到现在的包含25名教授副教授,26名博士和在读博士在内的83人的教职工队伍;由建院时只有广告学、编辑出版学2个本科专业;发展到4个本科专业,3个硕士点,1个中外合作办学研究生教育项目的包含文化挖掘与整理、传播、文化产品的开发与制作的学科结构完整的学院。

十年来,学院积极加强教学实践实验投入,争取学校支持,争取政府和企业投入,在原激光照排实验室的基础上建成包括SCA国际影像艺术中心、大角牛动画工作室、金正铉国际影像工作室、演播室、雕塑室、机房等17个实验室的数字媒体实验中心,实验用房1300平方米,实验设备总值近1000万元。基本上可以满足教学实习和科研开发需要。

由于人才队伍的加强,特别是近年来一批具有博士学历的人才的加盟,加上对学校“政产学研”发展政策的落实,学院的科研水平不断提升,发展势头十分强劲。截止2016年7月,学院共获国家级项目4项,项目经费60余万元,省部级项目10项,大型横向项目4项,横向项目总经费300余万元,承担青岛社科规划项目20项,山东省教育厅高校科研计划项目5项,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50余项。

在科研获奖方面,建院以来,除袁志发院长原创与央视合作的大型动画剧《小牛向前冲》《大角牛梦工场》连续二次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大奖之外,学院还获得包括二项泰山文艺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0项,获青岛市社科优秀成果奖十余项,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30余项,学院另有教育部ITAT教育中心、山东省古典文学学会、青岛市微电影研究会、东北亚青少年版权创意作品大赛等各级各类专业研究类及作品奖项百余项。近三年学院出版学术专著30余部,教材十余部。发表CSSCI论文30余篇,核心期刊文章近百篇。

过去的十年,是我院建院后打基础的十年,是我们在高手林立的夹缝中挤出一片空间、努力实现自我存在价值的十年。十年来,在学校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在各界朋友的协作和帮助下,在袁志发院长的领导下,经过全院师生共同努力,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回顾过去的十年,我们也走得很艰辛,很坎坷;展望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的历史新时期,我们也很清楚的看到自己的缺陷与不足,主要表现在:

1.在高等教育与世界接轨,努力争取建设“双一流”的热潮中,在全国范围内大家十分强调ESI排名,强调建设应用型学科的大背景下,作为我们这些社会科学领域的学院和学科,特别是“中国特色”很浓的 “文化”领域,该如何发展,我们学院、学院的专业如何既遵循专业发展规律又顺应发展潮流,才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进而为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

2.学院很年轻,年轻就有朝气,就有希望;但是在高等教育界的年轻又是劣势,文化积淀少,成果积累少,专家教授少,学科带头人少。这些会直接影响我们的发展,在专业建设上,项目申报上,科研团队与教学团队的建设上,甚至校级的教学立项、荣誉的获得都处于很大的劣势。引进和培养高层次的学科带头人,成为学院发展的待解的难题。

3.这些年在教育培养模式上,比如工作室建设等可以说是我们对别的高校经验的借鉴,也是我院新的尝试,但是外籍工作室主持人能否保证,学生在工作室学习时间和正常的上课时间冲突,工作室学习成果如何纳入学生的学籍管理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让工作室教育模式充分发挥作用,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实际问题之一。

十年的院庆既是对我们过去的总结、回顾和汇报,这是一个结点;又是振奋精神,使学院飞得更高、更远的起点。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我们深知和兄弟学院相比、和全国的同类学院、同类专业相比,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很多的空白要填补,有很大的距离要追赶。

在欢庆建院十周年的时刻,我们不会忘记给予我院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的各级领导和部门、兄弟单位的支持,你们的关怀和支持,是我们永不枯竭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不会忘记社会各界给予的帮助;也忘不了正在为我院发展而辛勤工作的广大员工,是他们用辛勤的汗水,勤勉的工作,为我院的发展增光添彩!

最后,衷心祝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身体健康、工作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