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5日, 青岛科技大学传媒学院举办学科建设专家论证会,特邀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指委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博士生导师张燕教授莅临指导。张燕教授以 “戏剧与影视硕士点评估”及“国家社科基金申报策略”为核心议题,同时也对我院接下来的动画一流专业验收提供了指导性建议,为学校学科发展提供系统性建议。青岛科技大学传媒学院副院长石晨旭教授、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戏剧与影视学方向)学术型硕士点建设工作负责人邢崇、戏剧与影视专业硕士点建设工作负责人乔洁琼和传媒学院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代表10余人参会,共谋学科升级路径。

一、戏剧与影视硕士点评估需对标国家标准,强化实践闭环
围绕戏剧与影视专业硕士点评估,张燕教授从“师资结构”“课程体系”“实践平台”三方面剖析短板。她建议:跨媒介叙事’等前沿课程,强化产学研联动。”针对评估指标中的“社会服务”项,她以青岛地域、经济和政策优势为例,提出“将海洋文化、非遗融入影视创作,实现学术研究与社会效益双赢”。
二、国家一流动画专业建设应以“技术+文化”打造特色品牌
针对动画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和验收工作,张燕教授提出“三维驱动”策略:技术赋能创作、文化深化内涵、产业对接需求。她指出:“动画不仅是艺术表达,更是科技与文化的综合载体。青岛科技大学要珍惜来之不易的一流专业建设基础,可依托理工科优势,聚焦‘智能动画引擎开发’‘非遗IP数字化转化’等方向,构建差异化竞争力。”她强调“中国美学风格”与国际市场接受的平衡,“既要拒绝西方审美霸权,也要避免陷入文化符号的自我重复”。
三、国家社科基金申报要聚焦前沿命题,构建学术话语权
张燕教授结合自身主持国家项目的经验,为教师申报提出“三性”原则:选题前瞻性、方法交叉性、成果转化性。她建议重点布局“智能时代影视传播伦理”“动画影像与青少年文化认同”等方向,并强调:“申报书需跳出区域性局限,凸显研究的全局意义。例如,‘海洋文化动画的国际传播路径’既可立足青岛地域特色,又能呼应‘一带一路’文化战略。”此外,她提倡组建“文科+工科”跨学科团队,运用大数据分析、受众认知实验等量化方法,增强课题方法论创新性。
论证会上,传媒学院将整合动画、戏剧影视、计算机科学等学科资源,推进“技术研发—内容生产—产业应用”全链条建设,重点支持青年教师开展交叉学科研究,并积极对接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中华爱子影视教育促进会等平台资源,提升学科外部影响力。张燕教授总结指出:“学科建设的核心是‘人’——既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学生,也要打造有学术凝聚力的教师团队。青岛科技大学若能在‘在地性’与‘全球化’之间找到平衡点,有望成为地方高校艺术学科升级的标杆案例。”与会教师表示,此次论证会为学科攻坚厘清了“问题清单”与“行动路线”,后续将扎实推进任务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