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松岭路99号青岛科技大学南区4号教学楼

邮编:266061

传媒学院官方公众号

传媒学院举办“秋季学术月”系列讲座之“纪录片创作与实践”

2022-01-04 09:13:37

12月30日,青岛科技大学传媒学院“秋季学术月”系列讲座之“纪录片创作与实践”成功举办。本期学术讲座主讲人是西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阿利。

讲座以严谨的学理分析纪录片创作与实践,讲解了纪录片的概念定义、纪录片的发展历史、纪录片的艺术特性与功能、纪录片创作以及纪录片创作实践案例等。张阿利教授以历史性的视野,梳理了国内外的纪录片定义,援引约翰·格里尔逊、吉加·维尔托夫、真实电影流派和埃里克·巴尔诺等纪录片大师对纪录片的理解,提出对纪录片真实性、客观性的新解释,认为纪录片是把过去或现在的事用影像的手段进行人性的还原和记录,并尽可能接近真实的历史。纪录片是客观、真实的记录人类社会以及自然界事物,并具有一定文献性的非虚构的影视、网络视频、终端视频等作品的集成。



关于纪录片的发展史,通过对中外纪录片史的梳理,通过对卢米埃尔兄弟、罗伯特·弗拉哈迪、“电影眼睛学派”、约翰·格里尔逊、帕尔·洛伦茨、莱尼·里芬斯塔尔、伊文思、美国直接电影、真实电影学派等的条分缕析,张阿利教授对纪录片导演的作品、纪录片美学、纪录片的价值观念、纪录片的理论以及纪录片的社会功能提出观点明确、论证翔实的新看法、新观点,在此基础上,他重点指出纪录片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认为社会功能是纪录片最重要的功能,呼吁同学们要关注纪录片的社会责任,尤其在文化觉醒的年代,怎样建设中国纪录片学派、中国纪录片话语体系以及具有中华民族性的纪录片美学。

张阿利教授对纪录片的艺术特性提出了三个观点:纪实本性与观点性;纪实本性与真实性;纪实本性与文献性。 首先,他认为纪录片是宣传舆论斗争中最犀利的武器之一,纪录片的直观形象和主创者的观点都影响着整个纪录片的论调,而形象梳理是具有主观倾向的。“客观事实说话”和“视听形象说话”,便是纪录片政论特性的物质基础,因此纪录片才成为现代传播中雅俗共赏和最具普遍性的影视艺术形式。其次,记录本性与真实性。张阿利教授认为纪录片的真实性是影视纪实艺术的各种功能、价值赖以存在的基础,缺乏真实感的“纪实”虽真犹假,全无价值。但由于照相本性的先天不足,审美意义的真实性是离不开主观思维的,因此这种真实具有相对性。最后,纪实本性与文献性。张阿利教授认为,在众多的艺术样式中,“文献记录片”占有相当显赫的地位。构成文献片的首要条件是重大政治性题材。它的重要性在于现实的社会意义和历史学术价值。



此外,张阿利教授还分析了纪录片创作首要原则、纪录片的优秀品格、纪录片创作的基本要素、纪录片的主体创作和创作主体对时空元素的处理。在此基础上,他与同学们分享了他的纪录片创作实践案例 《大鲁艺》《琴商》《陕商寻踪》《大话新西部电影》等。同时他与同学们就关心的问题——纪录片的学术生长点在哪里、新媒体时代下纪录片才能怎样做好重大主题宣传、国产纪录片怎样讲好中国故事等——展开热烈的讨论,深具启发意义。



张阿利教授是中国西部影视研究院院长,陕西省电影家协会主席,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丝绸之路影视与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中国西部电影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院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电影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理论评论委员会副会长,中国高校影视评论委员会主任等。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政协委员,陕西省宣传文化系统“六个一批”人才,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德艺双馨十佳电视艺术工作者,全国广播电视十佳百优理论人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广电总局人文项目1项,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11项等。主持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在线课程3门,省级重点教改项目1项。获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次,二等奖1次。获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奖多次。出版学术专著《中国西部电影论》《陕派电视剧地域文化论》《电影读解与评论》等,主编《新世纪 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电影精品读解》《中国西部电影精品读解》《大话西部电影》《西部电影新论》《电影作品读解教程》《电影艺术与欣赏》等。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电影艺术》《当代电影》《现代传播》《中国电视》《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当代电视》《人文杂志》《中国社会科学报》《文艺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中国电影报》等发表数百篇论文及文章。 创作电影剧本《于右任》《羊肉泡馍麻辣烫》《警察的誓言》等。 主创电视纪录片《大鲁艺》《秦商》《陕商寻踪》《大话新西部电影》《风情黄河》《延安记忆》《铭记》等。